详情

工业废水直排为了啥?环保成本真能这样省吗

来源:环保在线2022/7/19 10:37:1613
导读
既然近不少目光都盯紧了工业污水直排问题,那中国环保在线就来浅谈一下,明明管得越来越严,却还是有企业顶风作案,这是为啥?到底是捞到好处了,还是挖了坑把自己埋了。
  【仪器网 能源环境】既然近不少目光都盯紧了工业污水直排问题,那小编就来浅谈一下,明明管得越来越严,却还是有企业顶风作案,这是为啥?到底是捞到好处了,还是挖了坑把自己埋了。
 
  近,工业三废处理这个话题算是刷足了热度,不少业内外人士都重新将目光转向了这个领域。尤其是工业污水,入河就急速扩散,直排的危害令人心惊。
 
  那么,工业污水究竟该如何处理,工业污水直排造成的生态破坏该如何修复,怎样确保工业污水得到无害化处置,如何将工业污水排放纳入更精细化的监管体系中……这些问题都是人们迫切想要了解的。
 
  我国正在致力于转变工业生产方式,提倡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。由于工业发展根基庞大,环保转型又是个系统性工程,加上工业废水处理本身就是一根难啃的骨头,所以解决矛盾并不在一朝一夕。
 
  近年来,我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战略高度,大力扶持环保产业发展,正处于一个粗放式管理到精细化监管的过渡期。环境保护、污染治理、责任落实、基层建设、顶层设计、战略布局、人才培养、管理收紧、惩处力度加大等,无一不在向好的方向发展。
 
  *环保督查就能很大程度反映我国清理沉疴旧疾的决心,而作为“工业三废”之一的工业废水自是重中之重。当然,*化管理仅靠*环保督查是不够的,业界已经提出,要强化工业废水治理的有效性,从政府管理到设施改造,再到严格执法,围追堵截。
 
  从机制上来说,工业废水排放情况基本的是要做到“心中有数,手中有账”;重要的是通过经济、行政、刑事等各种手段提高环境违法代价;需要推进的是工业废水处置各项技术难题的攻关,完善第三方环保企业参与的市场化体系。
 
  客观地说,和地方近年来对工业废水治理的紧抓紧打是有目共睹的,为什么仍会存在偷排违排的现象呢?有人觉得,是监管力度不够,有人认为,是地方保护主义作祟。不可否认有这方面的原因,但是追根究底还是工业废水处置成本的问题。
 
  相较其它发达,我国工业废水治理起步晚,技术和经验都很不足。但是,我国工业废水处理市场规模却仅次于美国,足见需求之可观。就是在世界范围内,工业废水也是水处理领域“善变”的主,成分和性质的差异让各行各业的废水处置方式存在变数。
 
  简单来说,化工废水还要分来自石油、煤炭、化肥、制药还是染料企业,选择采用絮凝、电解、吸附还是SBR工艺、A/O工艺;造纸废水二价硫元素含量高还是低,白水中纤维性固体物质是否要回收;食品废水特点是容易导致富营养化,按成分选择何种处理方式。
 
  这还只是一部分,工业细分领域如此多,选用的材料,加工方式,工艺选择都不尽相同,废水处置技术自然需要跟着需求走。例如,是要分解有毒物质,还是回收重金属,或者捕捉有机质,利用生物降解污染物等等。
 
  正是因为所涉范围广,处理难度大,所以投入成本高,让很多企业望而却步。尤其是,中小型企业和工厂,很多都避开了环保投入这一环节。
 
  不过,这种“省钱”方式真的省钱吗?就像上文提到的,看上去不用引进环保设备,不用添加运维费用,不用改进生产制造工艺,其实滥用环境资源的代价,已经成为企业发展不可承受之重。
 
  告别排污收费,环境保护税开启了“谁污染谁付费”,不是付了费就能污染的全新时代;环境违法行政和司法处罚机制全速上线,工业废水直排还是交罚金那么简单吗;*环保督查过境,整改、停产、取缔、问责,动真格的姿态尽览无遗。
 
  绿色风暴已来,工业生产如果不能跟“风”走,真的不怕污水直排被抓走?
 
  

版权与免责声明: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亚洲制造网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-亚洲制造网合法拥有版 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亚洲制造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(非亚洲制造网)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

展开全部
热门评论
相关新闻